中国的海洋发展历史从兴到衰的原因
中国的海洋发展历史从兴到衰的原因
2006-1-18
海洋作为人类生命支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了巨大而厚实的基础。回顾世界海洋发展史,中国的海洋发展虽曾有过辉煌但最终衰落下来,而西方列强却利用我们的四大发明走上海洋强国之路。其深刻原因就是中国在海洋文明的性质、价值取向以及对海洋的认知上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明系统
西方文明无论是爱琴海文明、地中海文明,还是大西洋文明,都是随着航海事业的发达、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海洋文明的长度是没有尽头的海洋的长度,它的走向是四面出击的方向。文明的基本色调以富于冒险、开拓、竞争和创新协作意识为主体。中华民族创造了融黄河文明与海洋文明于一体的华夏文明。但华夏文明的主调仍是以大河文明为特色的黄河文明。大河文明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因而大河文明的长度就是大河的长度,其走向就是大河的走向。华夏文明是海洋农业文明,而西方海洋文明是海洋商业文明。
海洋价值取向上的本质区别
中华民族由于长期受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左右,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对海洋的认知始终离不开"民以食为天"的祖训,锁定在"以海为田"的层次上。西方列强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则是为夺取丰厚的海洋国家利益而进行海外贸易、掠夺世界财富而强大起来的。海洋和海军是西方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提及的是,19世纪中叶的日本与我国同病相怜,在炮舰面前,被迫打开国门,签定屈辱条约。但日本很快找到了西方列强耀武扬威的不二法门,明治天皇《御笔》宣称,要以武力来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确立了海上强兵政策。1874年派兵侵犯台湾,1878年再次出兵侵占中国的琉球。两次轻易得手,使日本野心迅速膨胀。于1894年~1895年悍然发动甲午战争,割占了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攫取了清政府两亿两白银及大量经济特权,使日本的工业革命快步进入完成阶段,迅速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行列,完成了由"羊"到"狼"的转变。而中国近代海军,从来就没有与发展海权和海洋贸易相联系,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一种本能反应,呈现出一种"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被动消极和短视的状态。
海洋观念上的巨大落差
你可能喜欢
- 资本主义发展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红酒市场分析
- 朝鲜半岛
- 海洋观后感
- 考察报告
- 葡萄酒分析
- 葡萄酒营销
- 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27页
-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8页
-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0页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页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0页
-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55页
-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26页
-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7页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4页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页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26页
- 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6页
- 进口红酒市场调研分析41页
- 红酒市场调研分析报告3页
- 关于中国进口红酒的市场调查分析报告11页
- 中国进口红酒市场分析28页
- 红酒市场分析1页
- 红酒市场价格分析7页
- 朝鲜半岛问题4页
- 朝鲜半岛的局势及未来走向_形势政策论文[1]4页
- 朝鲜半岛的局势及未来走向_形势政策论文4页
- 论朝鲜半岛当前局势与未来走向9页
- 论朝鲜半岛问题5页
- 政治学论文-朝鲜半岛核危机与中国的现实选择8页
- 葡萄酒分析方法15页
- 葡萄酒分析总结22页
- 新世界酒业公司诺凡特品牌葡萄酒分析报告24页
- 第2章 葡萄酒分析实验室22页
- 第一章 葡萄酒分析检验基础知识2页
- 葡萄酒分析12页